《南京照相馆》正在热映
在电影中
躲藏在吉利照相馆里的人们
将底片护卫出城
今日一同了解底片的“原型”文物
一本出现日军暴行的相册
这本相册被编号为“京字第一号依据”
△视频丨一本出现日军暴行的相册“京字第一号依据”
01
《南京照相馆》底片“原型”:
一本“血证”相册!
1946年
在面临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
关于南京大残杀案的详细询问时
罪过滔天的主犯谷寿夫公开狡赖:
“在南京只要一个星期,没听说过残杀”
因短少直接依据
军事法庭在南京街头贴出公告
召唤市民们检举侵华日军的罪过
一名爱国青年吴旋找出尘封已久的相册
交给了南京市暂时参议会
这本相册包括有16张相片
均由侵华日军自行拍照,可谓铁证!
△相册中的部分相片
南京市暂时参议会
将相册和呈文转交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
成为审判战犯谷寿夫的“京字第一号依据”
(注释:被编号为南京大残杀案“京字第一号依据”,是因为这些相片都出自侵华日军之手,可谓铁证。)
这本相册就是
《南京照相馆》电影中底片的“原型”
02
“血证”相册背面的实在前史
比电影愈加严酷
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拍照前
主创团队查阅很多材料
侧重参阅了华东照相馆等原型故事
(注释:华东照相馆,坐落现南京市长江路估衣廊一带。)
这本“血证”相册
由华东照相馆的学徒罗瑾制作而成
为何相册由罗瑾制作而成
却由吴旋将其公之于众?
这背面的实在前史
有八年的接力看护、苦苦等候
有两位爱国青年的拳拳爱国之情
……
远比电影愈加严酷
1937年12月13日
侵华日军粗野侵入南京
制作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残杀惨案
1938年1月
罗瑾为了养家糊口,到华东照相馆做学徒
一个日军军官来到照相馆,冲刷两卷胶卷
罗瑾冲刷相片时发现
居然都是日军残杀我国同胞、
奸污妇女、掠夺等暴行的现场画面
这些画面让他激愤难平
为了保存罪证
罗瑾冒着生命风险悄悄加洗了几张相片
后来总共积累了30余张
又用硬纸克己了一个小簿本
选取了16张装订成册
△罗瑾回想。视频来历:荔枝新闻(拍照于1995年)
在相册封面,罗瑾画了一幅图:
左面是两颗鲜红的心脏
右下方一把利刃刺向心脏,滴出鲜血
右上方是一个大大的“耻”字
△相册的封面
侵华日军南京大残杀罹难同胞纪念馆作业人员说:“日军企图封锁消息,掩盖在ࡄ
1940年
迫于生计的罗瑾离开了照相馆
进入坐落毗卢寺内的
汪伪“保镳旅司令部通讯大队”学习
他将相册带到了毗卢寺
1941年的一天
日伪忽然在寺内大搜寻
罗瑾急速悄悄地
在后院厕所的土墙上掏了个洞
将相册藏到里边,把土块又恢复原状
有一天,他却忽然发现相册不见了
罗瑾因相册失踪而逃离南京
△1985年,罗瑾来到福建大田县,在当地开了一家“上海照相馆”。
这本“血证”相册
意外被罗瑾的同学吴旋发现
翻看这些日本侵犯军暴行的相片后
吴旋没有将相册上交
而是悄悄地藏到毗卢寺大殿佛像的底座下
结业后,他将相册藏到箱子的最底层
并带离毗卢寺
吴旋回想:“很严重,很愤慨,我觉得这个相册往后能够作为日本侵犯我国的罪证。”
△吴旋回想。视频来历:荔枝新闻(拍照于1995年)
直到1946年
谷寿夫在军事法庭上公开狡赖时
吴旋站了出来
呼应军事法庭的召唤
将这本南京大残杀“血证”相册
公之于众!
吴旋在“为呈献南京大残杀案敌寇罪过相片事”的呈文中写道:“(抗战)成功以来,此十六张相片始得重睹天日,今闻贵会有收集敌寇罪过、侦讯战犯用,特将该项材料检出,动魔宠熊猫动漫在线观看28459;的完美动漫视频女王在线观看实验在线观看请代送有关机关,使残酷敌寇得以明正典刑。”
△吴旋向南京市暂时参议会提交的“为呈献南京大残杀案敌寇罪过相片事”呈文。
03
新证曝光!
初次发现“吉利照相馆”原型实证
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中
故事产生的重要场景被放置在“吉利照相馆”
△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中心拍照地
“吉利照相馆”的原型为华东照相馆
近来
专家发布了一张相片新证
经考证
这张初次发现的巨幅合影上
有不少其时“伪中储行”的人
(注释:伪中储行是日军一手拔擢,专为日军侵犯我国效力的奸细银行。)
这初次印证了“华东照相馆”实在存在
且与日伪事务上有来往
△巨幅合影
更多反映南京大残杀史实的印象材料
被不断发现中
……
来自日军航空兵伊藤兼男的相片集
日军残杀后,南京城墙外、护城河边
皆是被遗弃的累累尸身↓
△传递本相!这些相片记载侵华日军暴行
一本相册拍照于南京沦亡时期
这张合影的布景是
侵华日军第二碇泊场相片中的人
都是其时碇泊场司令部的职工
(注释:侵华日军第二碇泊场坐落南京下关码头邻近,在南京大残杀期间,担任侵华日军的后勤保障作业,以及对南京大残杀死难者进行毁尸灭迹。)
△记载侵华日军第二碇泊场常态运作状况的相片系初次曝光。
这些泛黄褪色的相片记载了
当年日军犯下的种种暴行
是前史最缄默沉静也最尖利的呼吁
前史无声,档案留凭
这本相册
不只是收藏于档案馆里的文物
更是刻在民族骨肉里的回忆
在电影镜头中,咱们看到的
不仅是逝去的生命
更是一个民族在绝地中从未平息的庄严